“华为ICT大赛”是华为公司面向全球大学生打造的ICT人才竞技交流赛事,旨在提升学生的ICT知识水平,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运用新技术、新平台的创新创造能力。大赛已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“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”竞赛项目榜单,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认可的含金量高、参赛价值大的高校竞赛项目之一。华为ICT大赛2025-2026报名工作已启动,现将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大赛主办单位
华为技术有限公司
二、大赛内容
主题赛事包括实践赛、创新赛、编程赛、挑战赛、精英赛、教学赛。
1. 实践赛:
比赛内容:包含网络、云、基础软件和昇腾AI四个赛道(目前昇腾AI赛道仅面向中国开放),主要考察参赛学生的ICT理论知识储备、上机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;通过理论考试和综合实验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,基于考试得分进行排名,学生需熟悉相关技术理论及实验。
参赛方式:采用省初赛(海外为国家初赛)/省复赛(海外为国家赛)/中国总决赛(海外为区域赛)/全球总决赛四级赛制,各省初赛及复赛(海外各国家初赛及决赛)考察方式为理论考试;中国总决赛(区域决赛)和全球总决赛为综合实验,参赛队伍由中国总决赛和区域决赛队伍晋级产生。
2. 创新赛:
比赛内容:主要考察参赛者对AI技术与ICT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。参赛者需按照赛题要求,运用华为人工智能技术,结合通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等技术,发掘生活中的真实需求,设计并实现一个具备应用场景创新性、商用落地潜力且技术架构完备的解决方案;或完成对应行业场景下的人工智能训练、推理及智能体开发等任务。
参赛方式:采用初赛/中国总决赛/全球总决赛三级赛制,参赛队伍需要提交相关技术文档、代码文件和演示视频等相关材料,并在中国总决赛和全球总决赛参与现场演示答辩。
3. 编程赛:
比赛内容:仓颉编程赛道(目前仅面向中国开放),考察参赛学生对仓颉语言的特性掌握和运用,主要涵盖技术方向为仓颉开发环境、仓颉语言基础、三方库与类的使用和应用开发实践。
参赛方式:采用初赛/中国总决赛/全球总决赛三级赛制:初赛为理论+编程;中国总决赛为应用创作+编程,并附自主开发三方库作为加分项;全球总决赛为编程。
4. 挑战赛:
比赛内容:在昇腾+鲲鹏平台上,进行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调优,考察参赛学生基于国产计算平台开展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的系统、算法调优能力。
参赛方式:比赛分为初赛和国家赛,采取公开报名方式;仅设置高教组,参赛队伍须由同一高校的3-5名学生和一名指导老师组成,队伍在初赛阶段须按要求提交技术方案,国家赛阶段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软硬件的优化比拼最终性能。
5. 精英赛
比赛内容:ICT商业精英赛道(目前仅面向中国开放)聚焦 ICT 产业典型商业场景,如招投标、商务谈判等。参赛学生需提交对应应标方案,并参与模拟实战商务谈判环节,以此全面考察其在过程中展现的销售能力与发展潜质。
参赛方式:设置初赛和决赛两级赛制,采取邀请制,不设公开报名。
6. 教学赛
比赛内容:教学赛-产教融合赛道包含综合实训和专业课程两大赛题,主要考察参赛教师综合运用华为相关技术(如昇思MindSpore、CANN、openGauss、openEuler、仓颉、鸿蒙、华为云、昇腾、鲲鹏等)开发教学内容的能力,包括但不限于新工科相关专业,鼓励跨学科交叉创新。
参赛方式:提交作品和演讲答辩。
三、参赛要求
1. 每支参赛队伍(除挑战赛及教学赛外)均由不超过三名学生和一位指导老师组成,参赛选手报名时必须为全日制在校大学生。
2. 参赛选手(除教学赛外)具备可用PC和上网条件;每名参赛选手只能参加一个赛道。
3. 往届全球总决赛特等奖选手可以再次参赛,但必须报选不同赛道。
4. 参赛作品不得包含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,不得包含涉及与性别、国籍、宗教等相关的歧视性内容,不得侵犯他人隐私;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,所涉及的发明创造、专利技术、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;禁止将其他赛事作品在不加任何改进的情况下参赛。
5. 所有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,参赛者同意无偿提供并授予大赛组委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权利:参赛作品的复制、发行(纸质及数字)、展览、教学培训、放映、网络传播等权利。
四、赛程安排
华为ICT大赛2025-2026全球总决赛时间安排为2026年5月,包括实践赛总决赛、创新赛总决赛、编程赛总决赛。
五、报名方式
请各位老师同学登陆华为官方报名网站进行报名。有意向报名师生可加入西安交通大学华为ICT大赛交流群:430245904。
报名链接如下:
https://e.huawei.com/cn/talent/ict-academy/#/ict-contest?compId=85132004
软件学院
实践教学中心
2025年9月15日